20170529

  • 下午实现了 Linnky 批量拖动操作,拖动效果还是不好,调用了对应的 API 但是没有效果。Cocoa 真是随时可以给你惊喜的东西。
  • 晚上请高中同学和她马上要结婚的男友吃饭,扬州小龙虾还是这么的好吃
  • 回家路上某富豪直播已经开始,有了无限流量后路上开 YouTube 也是随心所欲了,正如一个推油说的:无限流量卡是每个网瘾少年的必需品
  • 推上有人回复了我消息,认出来是当年在阿里的时候经常给我负责的产品提 bug 的人,我们都离职两年多了,也没见过,但是他的 ID 我记得很牢

关于分享

最近越来越想分享,这是一件奇怪的事情。因为我一直认为我自己是不喜欢分享的人,倒是很喜欢听或者看别人的分享。最近两年多来跌跌撞撞经历了一些事情,有时候就希望说出来,可能是想让别人避免我踩的坑,可能是想让人更容易到找到我花了很多时间找到的结果,可能是想给人解惑,因为我也多想在我做很多事情之前有别人给我指点一下。包括我几乎毫无保留了公布了 Price Tag 的很多数据,就是想让大家知道独立开发也是一条可行的路。

其实有时候一些想法已经在这个博客里写出来了,因为 61.life 是按时间来组织我的内容,读者是不能从标题里判断内容是否值得阅读,而且确实大部分都是没有营养的东西,写在这里价值不是很大。写字写多了会上瘾的,这应该是我能坚持记录几个月的原因吧。

最近火热的小密圈我花钱加了好几个,自己也创建过一个远程工作话题的圈子。有的圈子就是纯粹搬运,而且搬运的也不勤快,搬运过来也没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在上面。大家都说现在要解决的是过滤信息,大家每天都能接触到无数的信息,加这样的群其实是又增加了一部分。还有的大 v 建的群,里面上万人,每个人都可以发主题,于是就变成一锅大杂烩了,你还得花力气去区分哪些有价值哪些没价值。

我希望建一个圈子,只有我或者个别人才能发主题,其他进来的人只能在下面评论参与讨论。小密圈是可以做到这样的,这是我觉得他的一个优点,长时间下来,timeline 上是一些列的话题,而不是滚不完的聊天记录。但是小密圈的体验实在太差了,让人没有使用的欲望。然后我建了一个 Slack 群,Slack 的优点是在群里可以用 Channel 来区分话题,Slack 不论在手机上还是桌面端的使用体验都是这些里面最好的,对内容格式的支持是最丰富的,唯一的问题就是“IM 的问题”,难以鲜明的标记主题,毕竟是对话式的,加上人多,timeline 就是只言片语了。全部人都可以发表也难以控制质量,容易变成水区,质量不高结局很简单,期望看到有价值内容的用户就陌陌 mute 了,恶性循环。

目前没有更好的选择,先把 Slack 群做好吧,感兴趣的可以加入(这是一个 Apple 平台话题相关的群):链接